当前位置:首页 > 好文 > 正文

心智障碍者:被忽视的群体,需要我们的关注

  • 好文
  • 2024-11-11 11:41:02
  • 11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心智障碍者”是一个陌生的群体,他们生活在社会的边缘,很少被人们关注和了解。这个群体的数量庞大,他们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本文将介绍关于心智障碍者的九个你可能不知道的事,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关心他们。

心智障碍者:被忽视的群体,需要我们的关注

什么是心智障碍者?根据美国智能不足协会的定义,心智障碍是指在 18 岁前,智力功能显著低于常态,同时伴有适应性行为方面的缺陷。心智障碍者群体包括智力发育迟缓、脑瘫伴有智力障碍、唐氏综合征人群、自闭症谱系人群等不同类型的人群,他们共同的功能性障碍体现在沟通障碍、学习障碍和社会互动障碍。

心智障碍的成因复杂,很难一概而论。任何原因造成脑构造或其新陈代谢障碍,使脑功能受损都可能导致心智障碍。如遗传因素、感染因素、中毒因素、早产、出生时缺氧、甚至环境污染都有可能导致心智障碍的原因。

我国没有对“心智障碍者”进行专门分类,有的心智障碍者拿智力残疾证,有的拿精神残疾证,属于“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随着适应行为障碍”和“各类精神障碍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存在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的范围。根据中国残联的推算,我国心智障碍者大约有 1200 万人,占我国残疾人总人数的 14.1%。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布的《2017 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止 2010 年,有 854.7 万残疾儿童及持证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得到康复服务的持证残疾人中,包括智力残疾人 71.3 万、精神残疾人 125.9 万、多重残疾人 35.5 万。根据以上数据推算出我国仅有 16.4%左右的心智障碍者能够得到基本的康复服务,只有 6%的持证心智障碍者能够得到精准康复服务。

心智障碍者的“障碍”有一部分是社会造成的。由于社会对心智障碍者群体缺乏科学客观的认识,对他们仍存在着许多偏见和误区,导致他们在公共场合很少甚至没有见过他们。心智障碍者的家长表示,每次带孩子出门时都会接受到旁人异样的目光,甚至还有人对孩子的举动进行谩骂,这让他们感到心痛。

心智障碍者是结构社会的一部分,我们应该用正常化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他们应该生活在平常人相似的环境中,他们也应该像平常人一样享有均等的就业、旅游休闲、享用社区资源、参与社会活动的权利。我们社会应该为他们减少各种有形或者无形的障碍让他们顺利地参与社会活动,融入主流社会。

心智障碍者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中国残疾人就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截止 2017 年全国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 942.1 万人,占全国持证残疾人总数的 27%。而心智障碍者是所有残疾人中就业最为困难的群体之一,因此心智障碍者就业情况更不乐观。

心智障碍者的暴力倾向并不比一般人大。慧灵的服务经验看来绝大多数的心智障碍者没有暴力倾向。心智障碍者有时会大喊大叫,推倒东西等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有意伤害别人,而只是他们对社交规则的理解能力、与外界沟通能力比较弱。

心智障碍者的父母同样需要被关注。2015 年,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发布的《孤独症家庭需求蓝皮书》的调研数据显示,大部分家庭经济压力较大,52.4%的家庭需有一人放弃工作专门照看孩子。长期持续的照料压力、精神和经济压力,不但影响身心健康,造成家庭系统失衡、生活质量下降,对家庭中的各种关系和发展也会产生消极影响。

心智障碍不应该由个人和家庭独自面对,而需要社会整体环境的协助和支持,通过障碍个体、障碍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努力,消除存在社会当中的有形或者无形的障碍,使个体参与社会的“障碍”的概念得以减少甚至消除,并使每个人的权利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得以实现。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