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30 日,走进绿意葱茏的寿阳县平头镇黑水村,20 万亩绿植令人心旷神怡。村貌整洁亮丽、村民热情大方、文化气息浓郁,是黑水村给人的第一印象。
在村头的宣传展板上,“抓实三治三建三评、创建文旅乡村”的工作部署引人注目,总体进展、重点工作、下一步计划清晰明了。来到村中,“名吃小院”的豆腐香气分外浓郁,小院中的老赵家豆腐和胖婶扁豆凉粉吸引了不少游客。
“今年以来,黑水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引深‘三治三建三评’创建行动,深度挖掘名人、名医、名品、名吃、名宿、名礼‘六名’产业内涵价值,有效推进了乡村全面发展。”伴着美食的香味,黑水村解说员安然向游客们娓娓道来,“黑水村位于山西省级森林公园鹿泉山脚下,是寿阳做豆腐最久远的村庄之一,这里做豆腐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赵家豆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欢迎大家品尝。”
记者了解到,除了“名吃小院”外,村中还建有“非遗小院”等院落,以寿阳文化为基石,通过文旅融合展现不同的寿阳之美。“名吃小院”主人贺英梅是土生土长的黑水村村民,她告诉记者:“这是我们自己的院子,村集体通过租赁的方式对院子的偏房进行了改造,让大家自己经营。我们不仅拿到了一万元的租金,还能通过经营餐饮店实现增收。一家人还在这里继续居住,非常方便。”
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关系到乡村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村集体的帮扶留住了村民的心,减少了村子的“空心化”。
在“名吃”之外,黑水村依托寿阳县历史文化背景,邀请专业演员为游客带来了精彩的民间艺术表演。走进“非遗小院”,“傩文化”和“大竹马”两项非遗节目表演热闹非凡。
据了解,寿阳县的傩舞——“爱社”,是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一艺术形态发源于远古时期的古寿阳大地,现今仅流传于寿阳县境内,是黄河文化发祥地极为古老和原始的民间舞蹈形式。它借助于“鬼”傩的形式表现了“轩辕大战蚩尤”的创世传说,体现了远古人类狩猎时代神鬼崇拜图腾,展现了中华民族勇于斗争、为生存抗争的古老民族精神。在“非遗小院”和寿阳爱社傩文化馆,不仅陈列着傩文化的历史发源足迹、传承人示意图,不同形态的爱社傩面具剪纸和傩文化展演照片更是生动非凡,让人沉浸在传统技艺的魅力之中。
游客王静如边欣赏傩文化照片,边告诉记者:“这是寿阳县和黑水村宝贵的财富。我们常带着孩子来这里,观赏、学习传统文化,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寿阳传统文化“大竹马”“耍叉”等表演也均有专业艺人进行演绎,“非遗小院”常常人满为患。一把叉子在表演艺人手中上下翻飞,引来连连叫好。“寿阳‘大竹马’是平头镇的一种传统民间文艺形式,起源于明清,集高跷、竹马、武打于一身,2008 年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耍叉”非遗传承人贺卫东告诉记者:“我们的表演团队有 30 余位师傅,大家都‘一身绝活’,传承了多年手艺。除了平时,每年元宵节、国庆等节假日更是表演高峰,百姓都很爱看,吸引了不少游客。”
在乡村“蝶变”之路上,黑水村利用现有文化资源,依托寿阳县鹿泉山脉和“寿星文化”底蕴,真正为本地人和游客带来了眼前一亮的文化盛宴,以实际行动让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这里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