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文 > 正文

曾国藩与李鸿章:一段知遇之恩的故事

  • 好文
  • 2024-11-09 17:46:02
  • 6

正文

曾国藩与李鸿章:一段知遇之恩的故事

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以知人善任著称,其门生李鸿章便是最好的例证。

李鸿章对曾国藩敬慕有加,两人以兄弟相称。曾国藩对李鸿章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钦佩李鸿章的坚强心理,认为他在这方面胜过自己。

接到恩师手谕后,时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不顾年关已近,百事丛杂,冒着严寒,长途跋涉来到恩师府邸。

李鸿章在恩师府邸“谈天说地”许久,恩师却一直不提手谕上所说的重要事情,这让李鸿章感到纳闷。

直到李鸿章快离开的前一天下午,恩师情趣大增,笑着对李鸿章说:“少荃,去看看湖南的湘妃竹吧!”李鸿章有点蒙圈,“上哪里去看?”“你随我来。”

西花园是李鸿章设计的,他对这里的一切都很熟悉,但他不知道恩师所说的湘妃竹。

时至隆冬,草木凋零,唯有竹林依然保留着翠绿。在竹林的左边,一条鹅卵石铺成的小路通向一片小竹林,前面有一处小房子,是专门为赏竹休憩之用。

曾国藩指着窗外的小竹林对李鸿章说:“少荃,这就是从洞庭湖君山移来的湘妃竹。”李鸿章答应着,走到小房子外,欣赏着这片神奇的竹林。

湘妃竹是文人墨客普遍喜爱的雅物,李鸿章虽然不是诗酒名士,但也爱摇一把湘妃扇。他做过湖广总督,大部分时间都在战场,从未见过湖南的湘妃竹,没想到在恩师府邸见到了。

曾国藩知道李鸿章没见过湘妃竹,便故意带他来看,让他明白自己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这也是曾国藩给李鸿章上课的一种方式,让他明白“姜还是老的辣”。

“少荃,你要好好看看,这可是从君山上连土一起运来的真正的湘妃竹呀!”曾国藩大声说,似乎很得意,还吟起了刘禹锡的《秦娘曲》。

这是曾国藩人生最得意忘形的时候,他在自己最得意的门生面前,在将要把重要的事业托付给李鸿章前,感到无比放松和快乐。

再看这竹子,青皮竹杆上布满着大大小小的黑色斑点,就像宣纸上慢慢浸渍的墨痕。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湘妃竹的美丽和神奇,让人感受到了它的独特魅力。

曾国藩把湘妃竹比作舜王的后妃的眼泪,这不仅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也表达了他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他希望李鸿章能够像舜王的后妃一样,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李鸿章抚摸着竹杆,感叹着竹子的美丽和神奇,也感受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他知道老师是在暗示他要懂得知恩图报,不能落井下石。他向老师要了几根湘妃竹,种到老家去,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曾国藩答应了李鸿章的请求,并表示如果来年斑竹还能如此枝繁叶茂,他会送六十根给李鸿章。这看似普通的话语,却包含着曾国藩对李鸿章的关爱和期望。

110 根斑竹同根生长,11 兄弟每人 10 根,这体现了曾国藩心思缜密和对李鸿章的关心。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李鸿章明白他们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要相互扶持,共同发展。

李鸿章知道其中缘由,但他没有说破,而是在恩师面前保持着虚心求教的晚辈形象。他知道老师是在考验他,也是在给他一个机会,让他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曾国藩用斑竹之品质,施教于李鸿章,为后面的交心做好了铺垫。他希望李鸿章能够像斑竹一样,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能够为国家和民族做出更大的贡献。

李鸿章也没有让曾国藩失望,他在后来的政治生涯中,始终保持着对曾国藩的尊敬和感激之情,也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