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 > 正文

雪山雄鹰鲁茸取扎:用忠诚热血书写无悔警色青春

  • 体育
  • 2024-11-06 03:13:02
  • 6

10月28日下午,云南省公安厅举行了全国“最美基层民警”候选人鲁茸取扎媒体见面会。见面会上,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公安局东旺派出所所长鲁茸取扎以及他的同事们用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生动的事例,讲述了鲁茸取扎忠诚履职、无私奉献、英勇无畏的先进事迹,让我们一同走进鲁茸取扎的故事。

雪山雄鹰鲁茸取扎:用忠诚热血书写无悔警色青春

鲁茸取扎,男,藏族,云南迪庆德钦人,1986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专科学历,2009年11月参加工作,现任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公安局东旺派出所所长。

最偏最远最可靠,最高最冷最忠诚!鲁茸取扎无论在特警、社区民警、派出所领导等各个岗位,都始终爱岗敬业、无怨无悔,在海拔5000多米的雪域高原上,维护着民族地区村落的和谐安宁,与辖区群众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用警色青春谱写民族团结进步的忠诚篇章。

因工作成绩突出,鲁茸取扎被省委、省政府荣记个人一等功1次,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先后荣获“中央政法委平安英雄”“全国公安成绩突出青年民警”“云南政法英模”“云南最美基层民警”“迪庆最美警察”等称号;在鲁茸取扎带领下,东旺派出所先后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集体、荣获集体三等功1次、集体嘉奖2次。

“向寒迁徙”的守山人

“开在身边”的派出所

东旺乡位于云南“北极”,地处滇川交界,与四川省乡城、得荣县毗邻,全境河谷山脉纵横分布,4000米以上地区氧气稀薄、环境恶劣,属“无人区”,然而地下却埋藏着丰富资源。采挖虫草松茸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每年4至9月,虫草、松茸季来临,村民会“迁徙式”上山采挖,平时人迹罕至的冰雪大地竟变得热闹非凡。

2022年,鲁茸取扎来到东旺派出所工作,他接过前辈“接力棒”,成为新一代“守山人”,回想多年前第一次走进这座大山的情景,不免愕然,原来老人们曾形容东旺“猴子见了流泪,豹子来了折头,老鹰过了绕道”“这里只有两季,一个冬季、一个大约在冬季”的比喻,其实不是比喻……为确保村民平安度过采挖季,鲁茸取扎带领战友与群众同步“迁徙”上山,开展“伴随式”驻山执勤,把服务送到群众生产生活第一线,派出所就像开在“家门口”一样。他们每天要在山顶雪线徒步巡逻十多公里,开展紧急救助、交通保障、纠纷调解服务,大半年时间,他们都要同风雪相伴、与万物争氧,齐腰雪地中“打滚巡逻”、苍茫皑皑里“融雪煮饭”、啃着冻硬的糌粑“垫吧充饥”。长期高海拔工作,会导致高反、高血压、紫外线过敏、肺气肿等症状。一次,鲁茸取扎因为搬运物资、传达信息,连续折返翻山,高强度运动导致他严重高反、浑身发紫、倒地不起,经战友们及时运送下山救治才脱离生命危险。

鲁茸取扎连续多年开展采挖季执勤工作,雪山徒步巡逻里程达310余公里,开展群众送医、寻找走失家畜、救援抛锚车辆等服务工作120余次,进行安全普法宣传280余次,实现了辖区无重大矛盾纠纷,虫草松茸交易诈骗“零发案”,倾情守护群众平安采挖,为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不断满足辖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了公安力量。

“土到掉渣”的守路人

“转危为安”的天堑道

东旺主道“滇川通道”临山、临崖、临江,通行条件较差。近年来区域旅游走红,自驾滇川通道人数增多,但因路况不熟,游客被困警情攀升,“守路”也成了派出所一项重要工作。辖区夏季洪涝、滚石、山体滑坡灾害隐患大,可能发生断交、人员伤亡事故,民警时常冒着生命危险冲入灾区转移群众、清理落石、运送物资,几趟下来,眼耳口鼻里全是泥沙,浑身都“土到掉渣”。进入冬季,寒潮暴雪登场,道路湿滑结冰,事故隐患剧增,派出所又干起了抗冰保通、疏导劝返、转运游客等“苦差事”,不觉间他们的雷锋帽、警服将被冰雪“围剿”,成了一座座“冰雕雪警”……

2023年12月18日凌晨,气温-16℃,3名游客被困在海拔4500米的大雪山路段,时刻面临失温风险,鲁茸取扎带队携大衣、食物、铁锹、牵引绳驱车赶往,途中警车多次打滑,有坠崖风险,民警边自救边前进。到现场后他立即将大衣和食物分发给群众,经4个多小时的挖雪、推车,全员平安获救。“风雪中,多亏了有你们!不然我们就完了!”临别之际,游客拉着鲁茸取扎的手,流下了感激的眼泪。

到东旺工作至今,鲁茸取扎完成应急救援工作40多次,救出群众60余人,收到锦旗11面,常态化开展道路隐患排查及交通安全提示,实现较大交通事故“零发生”,将这段“悬崖危路”守成了“平安天路”。

遇苦不服的“狠人”

负伤不退的“硬汉”

2009年刚参加工作,身体素质“爆表”、酷爱武器装备的鲁茸取扎被分配到特警大队。10余年间,狙击、搏斗、索降、个人全能等项目都成了拿手好戏的他,成长为特警队主将,先后7次参加全省特警比武,带队取得多项个人和团体佳绩。他训练中喜欢“对自己狠一点”,带伤上阵更是常事。

2014年8月,云南特警大比武召开在即,鲁茸取扎身患急病需动手术,但作为迪庆代表队队长,他深知临阵换将的影响,选择保守治疗带病参赛,最终代表队获总团体第一名,鲁茸取扎个人获200米狙击步枪运动射击第一名、95式步枪运动射击第二名、92式手枪应用射击第三名。2015年7月,距特警大比武仅15天,鲁茸取扎在训练时发生炸膛事故,当场造成耳膜穿孔、无数碎裂弹片刺进眼球。医生告诉其眼耳均需做手术修复。但大赛在即,鲁茸取扎请求保守治疗,20天后再来手术,医生拗不过他,便同意了。带着听觉异响、视觉模糊,鲁茸取扎奔赴比武,最终代表队获总团体第一名,鲁茸取扎个人获特警综合第二名、95式突击步枪运动射击第二名,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特警勇敢、无畏、团结的精神,自此“硬汉”便成了同事对他的称呼。

“我的警察生涯中,在训练场一共打了23000多发子弹,但在真正的工作中一枪也没开过,我希望自己永远不需要开出这一枪,因为这就是我们守护平安真正的意义。”他说。

随叫随到的“暖心阿吾”

力挽狂澜的“救命恩人”

如果特警工作是雷厉风行、硬核帅气的,那么派出所工作则是润物无声、融于平凡的。“面对岗位调整,刚开始的确不太适应,但我想这既是新挑战,也是新开始,特警能干好,派出所民警我也肯定能干好!”鲁茸取扎说。

成为社区民警后,鲁茸取扎始终像个暖心大哥哥一样对待辖区群众和外地游客,他电话“7×24”开机,不管上班下班、无论民族籍贯,再远再晚都随叫随到,把群众当成家人,把他们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办,久而久之,不管是老人孩子都习惯叫他“阿吾取扎”(藏语哥哥之意)。“城里的‘警察蜀黍’和山里的‘阿吾取扎’,应该是一个意思吧。”他笑着说。或许这一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他的心中有了更清晰的轮廓。

2024年4月29日,一名青海货车司机拉着一车重货途经东旺发生侧翻,司机全身被压住动弹不得、生命垂危,鲁茸取扎带队第一时间赶到,一边指挥队伍救援,一边重复呼喊司机、鼓励他坚持,长达一整天的救援,鲁茸取扎喊哑了嗓子,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共同努力,司机得救了!康复后司机第一时间来到派出所,向鲁茸取扎送上锦旗,感谢救命之恩。

2019年12月4日,鲁茸取扎下班接孩子放学,身边一位老人突然倒地不起,他立即上前检查,发现老人没了呼吸心跳,凭借急救知识对其心肺复苏,急救几分钟后,老人逐渐恢复意识,住院几日后身体恢复。老人带着家人找到鲁茸取扎,握着他的手,激动含泪说:“孩子,谢谢了!你真是个好警察,心地善良的你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祝愿你扎西德勒!”

“不称职”的丈夫

“爱说谎”的妻子

东旺距鲁茸取扎家有200多公里,自到那工作后,对妻子和两个儿子来说,他便成了“回不了家的人”。2024年5月,岳父因肺炎住院,小儿子也高热惊厥送医,而此时鲁茸取扎正在虫草山执勤,照顾老小的重任全压在妻子肩上。一晚,妻子终于忍不住在医院失声痛哭,恰好被鲁茸取扎的朋友看到,便给他打去了电话……他这才知道,妻子口中常说的“家里什么都好、不用担心”竟是一个个“谎言”。一场大雪后,山路不再具备通行条件,想马上回妻子身边,除非有一架直升专机,他只好电话安慰妻子,拜托亲戚朋友到医院帮忙照顾,自己则继续坚守在山上,过了好多天才回家。

“偏远山区你不守我不守,那么谁去守?总得有人守!”鲁茸取扎曾向组织这么说,但当提及父母妻儿时,心里满是愧疚的他终于还是忍不住落泪了,同事眼里的“硬汉”其实也有“脆弱”的一面,他自己口中“不称职的儿子、丈夫、父亲”,其实是无数个像阿吾取扎一样,舍弃常人所拥有的、放弃常人所享受的,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艰苦奋斗的忠诚卫士们的缩影,正是他们舍小家为大家,香格里拉各族同胞们才拥有了今天更加平安美好的幸福生活,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在香格里拉当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向上、知难而进”的“雪山雄鹰”精神广为流传,也激励着从警15载的鲁茸取扎,在比武的电光火石间一马当先,在辖区的家长里短中沁润心田,在大山的苍茫辽阔里勇于实践,无论何时何地,鲁茸取扎始终做到“心中有人民、肩上有责任、脚下有泥土”,坚信“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像“雪山雄鹰”一样翱翔在香格里拉这片炙土,用实际行动忠诚守护着雪域高原的平安和谐,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

儿子心中的“星星”爸爸

百姓心中的“星星”派出所

2015年,还是特警狙击手的鲁茸取扎在一次训练过程中意外受伤导致右耳创伤性耳膜穿孔,右眼被弹片划伤在眼球,缝合三针之后鲁茸取扎看东西眼里总会有一个模糊的形状。当孩子心疼地问起父亲时,他开玩笑地对孩子说“爸爸的眼里长了一颗星星”。也正是因为这次受伤让他不得不放弃了特警生涯,2022年鲁茸取扎来到了香格里拉市东旺乡和战友们一起守候在海拔4800米的雪峰上,爬冰卧雪、高寒缺氧成为了鲁茸取扎和战友的工作常态。

在巡逻的路上,他们会经常遇到群众的求助;有时是被困在雪地里;有时是牛羊牲畜因暴雪迷路。当地老百姓会把他们亲切地称为“戛玛派出所”“戛玛”在藏语里是“星星”的意思。因为每次夜晚雪峰救援的时候。驻山执勤的民警辅警们会打着手电筒、背着应急物资在漫长的雪线上来回搜救,远远看上去就像雪峰上的“星星”一样。采挖路上见到穿着警服的警察,老乡们都会做出掌心向上的动作,把“尊贵和感谢”送给他们,老百姓把他们捧在了手里,他们也把老百姓护在了心里。在9岁巴桑顿珠的笔下,父亲和他的战友成为了守护在雪峰上的“星星”。“星星很小,但装得下4800米的雪峰,星星不大,但可以记住阿尼(爷爷)阿佳(奶奶)脸上的笑容。”

来源:都市时报

全媒体记者:王丹丹

通讯员:董宪 罗波 聂孝基

供图:云南省公安厅新闻办公室

编辑:贺靖

审核:段寅彬

二审:钟玲

终审:彭德光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