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 > 正文

拨乱反正:刘禅,蜀汉王业的中常之主

  • 体育
  • 2024-11-13 12:22:03
  • 5

文章主要介绍了蜀汉后主刘禅的一生。他在历史上被认为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主,因为他向曹魏投降,结束了蜀汉的统治。文章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公平的,因为蜀汉的灭亡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不能全部归咎于刘禅。

拨乱反正:刘禅,蜀汉王业的中常之主

文章还指出,刘禅在政治上并不是完全没有作为。他在位期间,先后有三位辅臣辅佐,分别是诸葛孔明、蒋琬和费祎。这三位大臣的才能依次递减,这也反映了蜀汉国力的逐渐衰弱。在孔明时代,刘禅将一切大权都交予他手,以致《魏略》谣传为“政由葛氏,祭则寡人”。但实际上,孔明时代,蜀汉的清明,完全可以归功于这位汉相。

孔明亡故后,刘禅开始逐渐收回帝权,这表明他有有为帝的意识和人主的头脑。他却没有治国的才能,导致国家治理混乱。蒋琬和费祎时期,蜀汉的国力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刘禅却无所作为,眼睁睁瞧着国内大臣越来越安乐,不发一言。他这时已握有国家大权,却不似孔明时期鲜有插手政事,依旧不行君王革新之事,任由当国大臣处理国务。

费祎当政时,对姜维的出兵极为限制,并深信自己不敌孔明,无力北伐成功,故而对姜维出兵不抱信心。姜维的前几次动兵,因为费祎的缘故,所率人数不过万余,无法尽展自己的北伐之志。而他两次的无功而返,亦令惯于苟安的朝中上下充满了对北伐的不满。

费祎执政六年后,便死于刺杀。而此时后主已然坠入安乐乡,宠幸宦官黄皓,致使朝纲败坏,群臣争相趋附阉党。不被黄皓所喜的,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重臣良将,都会被废黜边境,远离朝堂。蜀汉的衰亡由此正式开始。

姜维先后十一次伐魏,可以说是胜败兼有,但对于战局的推动则帮助不大。并且由于连连兴兵,拖累蜀汉国力,使得费祎时代就开始的衰落进一步加深。加之,其主荒废朝政,怡然自乐,在无力节制姜维兴兵的同时,又受到黄皓的蒙蔽,致使朝纲败坏,国力崩溃。

姜维欲杀黄皓以正朝纲,后主却包庇其道:“皓趋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齿,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姜维其后因害怕黄皓的报复,而避回汉中,导致季汉军政决策层分离的局面。蜀汉名存实亡,再无力重现昔日的良况。

对此,吴国赴蜀使臣曾做出精确的评价:“主暗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直言,经其野民辟菜色。臣阁燕雀处堂、子母相乐、以为至安也;突然栋焚,而燕雀怡然不知祸之将及,其是之谓乎?”

文章最后指出,刘禅的优点是头脑清楚,因而可以识得孔明、蒋琬、费祎之能,委以重任。然而他的缺点就是没有治理才能,完全依靠大臣辅佐,相贤则国家清平,相庸则国家衰弱,小人在旁十余年之内就败国。他不能够被称为明君,否则在费祎时期,必当有所作为。但他没有孙皓暴虐凶残,也是头脑清楚,智力正常。然而因为他的放纵,导致国家军政分离,被敌人抓住机会,一举攻陷,也是事实。中常之君用来形容他是再客观不过了。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