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19 世纪比利时汉学家哈雷兹的汉、满易经翻译及易学思想

  • 资讯
  • 2024-11-12 13:59:02
  • 2

16 世纪传教士将《易经》带到欧洲,开始了对《易经》智慧的探索。19 世纪之后,学术的汉学学科在欧洲逐渐兴起,中国经典与文学作品被逐步译介成西方语言。很多传教士与汉学家参与了《易经》的翻译工作,并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先后出版各种语言的《易经》经典译本。

19 世纪比利时汉学家哈雷兹的汉、满易经翻译及易学思想

在法语汉学界,最早的《易经》全译本出现在 19 世纪 80 年代,有两位学者在大约同一时期出版了他们的翻译,一是东方学家、海军军官霍道生(Paul-Louis Félix Philastre,1837-1902)分别在 1885 年和 1893 年出版的上下两卷本。虽然出版时间间隔较长,但是霍道生 1879 年在越南顺化(Hué)地区工作时期就完成了《易经》的翻译,因此他的译本被视为最早的法文全译本。二是比利时汉学家哈雷兹在 1889 年依据汉文《易经》翻译的法文译本和 1897 年依据满文版本翻译的法文译本。

哈雷兹(Charles de Harlez,1832-1899)是 19 世纪比利时汉学的代表人物,1861 年被任命为牧师,在神学院工作,1871 年起担任鲁汶大学东方学系教授,1899 年成为比利时王家学院院士。哈雷兹是一位极其高产的学者,发表了近百篇论文、专著和译作。

哈雷兹早年主要研究波斯语与祆教经典《阿维斯陀》(Avesta),80 年代之后学术兴趣转向中国宗教,学习满文、汉文、梵文,研究过原始崇拜、朱熹家礼和清代宫廷祭礼等主题,翻译了佛教《四十二章经》、道教《常清静经》等宗教经典。从 1887 到 1897 年大约十年的时间中,哈雷兹着力于易学研究,发表了两种译本,《易经:原始文本的恢复、翻译与注疏》(1889)和《易经:依据中国解释的翻译,附满文版本》(1897),以及五篇论文:《〈易经〉的原始文本、本质与解释》(1887)、《〈易经〉:本质与解释》(1891)、《公元前七世纪的〈易经〉》(1893)、《〈易经〉解释》(1896),以及《〈易经〉及其满文翻译》(1896)。

相对于霍道生,哈雷兹的翻译时间稍晚,但是做了更多的研究工作。哈雷兹基于汉文的译本在 20 世纪多次重刊出版,与霍道生译本共同被视为《易经》的通用法译本。直到 20 世纪下半叶,佩洛(Étienne Perrot,1922-1996)、加瓦利(Cyrille J.-D. Javary,1947-)等学者才尝试结合国际易学的进展更新法文译本。

法国是海外汉学研究的中心,受到中国学者的关注,但是同在法语学界的比利时则相对被忽略。虽然人们在梳理法国易学史时都会列出了哈雷兹译本,但是并未展开研究,特别是忽视了他对满文译本的使用。本文希望先展示哈雷兹基于汉文《易经》的翻译以及他对于恢复《易经》原始文本的探索,描述哈雷兹与霍道生就《易经》法语翻译思路展开的讨论,然后介绍哈雷兹对于满文《易经》的使用。

哈雷兹的易学思想独树一帜,对于满文版本的使用独具特色,其成就可与理雅各、卫礼贤、霍道生等人比肩。本文并不想抬高或者贬低哈雷兹的工作,而是想要尽可能清楚明白地展现这位 19 世纪末的比利时汉学家在西方易学领域的贡献。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