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发生于 1937 年 8 月至 11 月。这场战役的规模巨大,双方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和装备,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淞沪会战的起因是日本军队在上海的挑衅行为。1937 年 8 月 9 日,日本军队的一个中尉大山勇夫带着一个士兵擅闯虹桥机场,被守卫机场的中国宪兵击毙。事后,日军要求惩处相关人员,并要求中国撤出保安队,这被中国政府断然拒绝。日军以此为借口,向上海增兵,并在 8 月 13 日向上海发动了进攻。
国民党方面也开始派遣部队开赴上海,做好战斗准备。蒋介石却对国际调停抱有幻想,不敢主动出击。在日军进攻的情况下,蒋介石才下令进行反攻。中国空军在 8 月 14 日发动了空袭,轰炸了日军据点和舰艇,日军出云号遭到重创。张治中立即指挥 87 师和 88 师向日军进攻,日军工事坚固,经过三日的血战,仍然没有进展,反而伤亡惨重。日军见到国军顽强抵抗,不断增兵,双方转入相持阶段。
从 8 月 23 日开始,双方在罗店打起了拉锯战,白天,日军占领罗店,夜里,国军又拼命夺回,双方死伤惨重。9 月 5 日,吴淞口北部的宝山县被日军 2500 余人包围,守在这里的只有五百壮士,他们在营长姚子青的率领下,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最终只有一名传令兵幸存,营长姚子青后被追授为陆军少将。
至此,日军从东面和北面向上海市区逼近,国军选择战略后撤,蒋介石从全国各地调遣部队前来支援。10 月 1 日开始,日军集中优势兵力向薀藻浜以南的大场一带发起进攻,桂军 21 集团军英勇抵抗,由于火力不支,加上士兵训练不足,不得不放弃了大场地区。
面对战场上的失利,白崇禧提出放弃上海,拉长战线,消耗日军兵力,蒋介石还在指望英法美出面调停,他只是下令向苏州河南岸撤退,而在北岸的四行仓库,留下一个营的兵力进行阻击,这就是谢晋元的加强营。10 月 26 日夜里,全营 423 人边打边撤,进入了四行仓库,做好了布防。10 月 27 日上午,日军第三师团大摇大摆地向苏州河北岸挺进,到达四行仓库时,遭到伏击,被打死十多个人,马上调来坦克部队配合步兵作战,四行仓库墙壁极厚,坦克也无济于事。谢晋元率领一营壮士居高临下,与日军周旋了四天四夜,毙敌二百余人,至 10 月 29 日,英美等国派出代表向国民政府递交请愿书,要求以人道主义原因停止战斗,国民党当局强迫谢晋元撤进了租界内。
11 月 5 日,日军十余万人由金山卫登陆,与上海的日军汇合,对国军苏州河以南的撤退部队形成了两面夹击,眼见 70 万部队危在旦夕,蒋介石于 11 月 8 日晚下令全面撤退。可是,由于命令仓促,指挥无序,全面撤退变成了全面溃逃,国军伤亡甚众。至 11 月 11 日,日军全面占领上海,历时三个月的淞沪会战宣告结束。
在这次会战中,双方兵力投入达到百万,其中国军七十五万,日军二十五万,而伤亡也是惊人的,国军伤亡二十万,日军伤亡四万,也有说六万的。在这次会战中,国军的精锐部队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以致于后面的南京保卫战和武汉会战,中央军已经无兵可调,直接造成了南京失守,30 万同胞惨遭屠戮。日军占领上海,对于国民政府的经济也是巨大的打击,为以后的抗战被动局面留下了隐患。
淞沪会战虽然失败了,但它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淞沪会战顽强抵抗日军三个月,为一大批工业设施和教育资源迁往内陆地区赢得了时间。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占领中国的狂妄计划,打乱了日军的战略部署,使得日本提前进行了战争总动员,从淞沪会战开始,日本全国上下集中力量为战争服务,掉入了战争的深渊。越早掉进去,越早陷进去,也就越早失败。淞沪会战也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是顽强不屈的,中华民族必将为争取民族独立奋战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