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传统能源重镇新疆哈密市如何实现乌金与绿电的融合发展?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国家能源集团、哈密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4 哈密能源之问”会议上,多位院士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煤、油、气、化、热、电、新能源一体化发展路径,为哈密能源转型问诊把脉。
哈密市煤炭预测资源量达 5708 亿吨,占全国的 12.5%,同时也是全国风光资源最好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哈密市聚焦资源优势,加快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开发建设力度,引进可再生能源企业,吸引投资。在推动清洁能源发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同时,哈密市聚焦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等重点任务,打造国家煤制油气战略基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中民提出,“双碳”目标下要坚持多能融合科技路径。第一条主线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与耦合替代。第二条主线是非化石能源多能互补与规模应用,让储能为新能源发展提供支撑。第三条主线是工业低碳/零碳流程再造。
国家能源集团副总经理闫国春表示,哈密市具有区位发展优势,有丰富的煤炭和新能源资源,是国家能源集团在新疆重点布局区域。目前,国家能源集团哈密能源集成创新基地项目正在建设中。项目第一阶段以 1500 万吨/年岔哈泉一号露天矿为配套煤矿,建设 400 万吨/年煤制油工程及配套项目。第二阶段将按照“油化并举、平急可切”的原则确定产品方案。充分利用第一阶段资源,构建大宗石化产品和高端化工新材料产品,延伸煤制油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国家能源集团煤制油储备项目也已经在规划中。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能源与绿色低碳发展部部长景春梅认为,晋蒙陕新等省区是我国煤炭资源富集区和重要能源基地,鄂尔多斯、榆林、哈密等地市是其中举足轻重的能源重镇。这些煤炭资源富集区在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条件、面临挑战和建设路径上有诸多共性,可互学互鉴、合作共赢。哈密可选择“就地消纳 外送”的发展路径和模式,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探索煤炭与新能源的优化组合,电、氢双管齐下加大新能源外送。
哈密市风能光能资源丰富,是全国风光资源最好的地区之一,日照时数高达 3170 至 3380 小时,被确定为国家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百万千瓦级光热基地和光伏基地,是“疆电外送”重要枢纽和全国规模最大的风光火电打捆外送基地。
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原副司长刘亚芳表示,哈密市既有丰富的能源资源禀赋,又有安全稳定的外送通道;既可以实现煤炭油气的大规模外送保障,又可以实现本地资源化利用后转变为电力的外送;既具有规模化可调节的传统煤电,又具有可开发利用的丰富风光资源,是率先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绝佳之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指出,新疆是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成绩。目前,新疆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超 50%,2023 年“疆电外送”电量 1263 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电量占比达 33.3%。展望未来,新能源发电将逐渐成为电量供应主体,但目前还面临保供、可靠性、消纳等多方面挑战,这就需要煤电发挥支撑和保障作用,火电将向兜底保供、灵活调节电源转变,推进煤炭与新能源深度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