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注意到我身体的时候,它已经老了,无力回天了。许多部位交换着疼:胃,胳膊,腿,手指。我怀疑我在这个世界作恶多端,对开过的花朵恶语相向。我怀疑我钟情于黑夜,轻视了清晨。还好,一些疼痛是可以省略的:被遗弃,被孤独被长久的荒凉收留。这些,我羞于启齿:我真的对他们,爱得不够。
这是摘自当代作家、女诗人余秀华个人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里的一首诗,名为《我以疼痛取悦这个人世》,像极了作者真实的生活写照。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余秀华是先天性脑瘫患者,走路不稳、双手颤抖、说话口吃等病症,对她的学习、工作和婚姻带来巨大影响。然而上帝为她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开启了一扇更为敞亮的窗,那便是诗歌。
余秀华写诗,试图与命运对话,与身体对话,与内心对话。诗中的她,时而是个深怀自卑、揽镜徘徊的“犯病者”;时而是个极为清高、爱自己身体里的锈斑胜过爱“你”的自恋者;时而是个在“你”口渴时,甘愿以自己青春鲜血供奉“你”的奉献者;时而又是个决定将“人间情事一丢”的逃离者……她的诗歌充溢着爱的躁动与呼唤、爱的幻灭与实现等复杂的意蕴,耐人咀嚼。
位于上海书城五楼的馨巢书屋举办了一场“余秀华诗歌朗诵会”,带领读者一起走进那“摇摇晃晃的人间”,感受诗人对生命的无畏和在脆弱中的顽强。
“喜欢余秀华的诗,也喜欢她的人,喜欢她活出真我的勇气和赤诚。我们因余秀华的诗歌相聚,分享、感受作品给我们带来的滋养、美好与感动。诗是浪漫的,开书店是浪漫的,真实地活着也是浪漫的。”——馨巢书屋创办人王霞。
“雨天,我们相聚在馨巢书屋读余秀华,从学龄儿童到七旬老翁,每人选取一首诵读,再谈读后感,天马行空,各抒己见,两个多小时下来,作为诗人的余秀华已然生动立体,可触可感。家乡横店村的一方水土毫不吝啬地滋养着这位勇敢真实、天赋异禀的诗人。她不安而又从容地在这特定的生活场景里与自然呼应链接,相互隐喻,构建了她独特的诗歌世界。”——嘉宾南山。
“我们一起读着余秀华的诗,感受她用诗句刻画出来的内心,既痛苦挣扎,又坚韧勇敢,极富生命力。我很少读诗,但今天感受到了诗人的炽热真诚,并从中获得力量。创作与表达真的是很美妙的事情!”——读者元元。
“与中国诗歌中注重含蓄、隐喻与留白的传统不同,余秀华的诗歌不需要经读者层层剥开来解读所谓本质或内核,所见的一字一词一句即是她最直白张扬的思想。语言成为诗歌本身。正如她自己所讲:‘一切关于诗歌的表白都是多余的,它是我最深切的需要。’她向生活敞开,摇摇晃晃地行走于人间,置身事内却热眼旁观且嬉笑怒骂。‘明月照天下,天下无一不入怀’。”——读者戴霞蔚。
“我们会发现她的诗是坦率的,基于鲜活的身体经验和生命经验,客观地表现底层女性的生存之痛,余秀华略带忧伤情绪的诗歌,能带领着读者返回到日常生活,返回到个人记忆,生动地体会复杂的人生况味。因为对她而言,诗歌是一种抵抗命运的有力武器,是诗歌温暖了她,润泽了她,成就了她。”——读者立娟。